===今日导读===
【学习笔记】
*勿忘九一八!
【部门动态】
*熔炼分厂:铭记九一八 实干铸担当 以岗位初心告慰先烈
【回望初心】
*铭记 “九一八”:从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
【散文天地】
*勿忘国耻守初心 精研技术担使命——维保中心以坚守致敬“九一八”
【学习笔记】
*勿忘九一八!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每当这段悲愤交加的旋律响起,中华民族最沉痛、最悲壮的记忆便又被唤起。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几个月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8年10月的一天,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西征回师队伍,在乌斯浑河渡口,与千余名日伪军遭遇,面对突如其来的恶战,抗联战士们边打边退,难以脱身。当时,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带领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第4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危急关头,八位女战士不顾生死,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吸引敌人调整部署,向河边扑来。
在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越来越近的日伪军逼降,宁死不屈的八位女战士,挽臂踏入冰冷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13岁、16岁、20岁、23岁……八名女战士的生命,定格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她们当中,有人刚刚做了母亲,有的自己还是个孩子,除了冷云,其余七人,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
“八女投江”八名女战士的肖像拼版照片:左上为冷云生前照片;其他七名女战士为速写画像,生前未留下照片。
“永远的亲密的伴侣!祝你胜利,祝你健康、祝你我幸福!一切为着党的事业!”新四军将领彭雪枫在给妻子林颖的信中写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的爱情不是相互凝望而是望向同一个方向。彭雪枫忠于党的事业,党安排他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地工作,英勇无畏地战斗。不幸的是,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指挥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时,被流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37岁。“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副悼念彭雪枫的挽联,是他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
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佟麟阁发布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日军战机时常低空飞行,炮声震天,战事危急。佟麟阁在给妻子的信中说:“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请其妻子代为孝敬双亲,从那之后,他便再未归家。在一次战斗中,佟麟阁指挥部队突围,日军战机突然袭来,疯狂扫射,他腿部中弹,官兵让他撤退包扎,他却说:“个人安危事小,抗敌事大!”后忍痛继续指挥,敌机再次俯冲而下,一颗炮弹落下,佟麟阁头部不幸被击中,壮烈殉国,年仅45岁……
硝烟散尽,天地间依然回荡着,战斗的誓言。那是“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赤诚;是“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决心;是“牺牲到底不屈挠”的血性;是“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勇毅……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筑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警报为历史而鸣,钟声为和平而响。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新华网)
【部门动态】
*熔炼分厂:铭记九一八 实干铸担当 以岗位初心告慰先烈
-----------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的一声巨响,撕开了中华民族苦难的序幕。日本侵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短短数月,930余座城市沦陷,3500多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流离失所。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历史,成为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警示。
炮火远去,警钟长鸣。在“九一八”事变纪念之际,熔炼分厂的党员职工们以心声诉初心,用行动践担当,将对历史的铭记,融入每一次生产操作、每一轮岗位坚守中。
“防空警报响起时,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数字总在我脑海里回荡,那不是统计数据,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底吹炉作业长刘洋作为分厂党员骨干,常对班组同事说,“我们操作的底吹炉,炼的是金属,更是强国的底气。过去先烈用热血护家园,今天我们就要把每一次精准操作、每一轮安全巡检做到极致,用过硬的生产质量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我小时候听抗日英雄故事,总为杨靖宇将军嚼着棉絮仍战斗、赵尚志率队浴血守山河的壮举热泪盈眶。今天警报拉响时,我盯着放铜口滚滚涌出的铜液,突然懂了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当年英雄们用热血浇筑民族脊梁,如今这滚烫的铜液,就是我们岗位上的‘热血’”。底吹炉放铜职工孙宝林语气坚定,“当年先烈靠步枪、手榴弹抵御侵略,如今我们用自动化设备冶炼金、银、铜,这些金属会用在国防、航空关键领域。对我来说,‘担当’就是炼出合格的冰铜,用实打实的业绩传承勇气,让国家总有‘硬骨头’可依!”
“‘九一八’从不是书本里的文字,是必须刻进骨子里的记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工艺技术员乔相军正奋战在生产一线,“先烈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我们青年一代就要为国家发展谋创新。现在厂里正迈向高质量发展,要打造国际一流冶炼基地,我盼着早日入党,更要用智慧和创新证明:年轻一代没忘历史,我们正扛起强国接力棒!”
“我老家在东北,‘九一八’后山河遭践踏的历史,让我对‘守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分厂安全员武庆的话语饱含深情,“我的工作是守好厂区安全与环保,这不仅对同事负责,更是对先烈用生命守护的土地负责。警报期间我绕厂区巡查,看着干净的车间、有序的生产,更坚定了信念:守好每一条安全规程、控好每一项环保指标,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先烈换来的太平家园!”
先辈以热血铸国魂,吾辈以实干兴中华。和平年代没有硝烟,岗位就是战场,职责就是使命。当每一块阳极板凝聚报国初心,每一项业绩承载历史记忆,强国之路便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不断延伸。这,是熔炼分厂对“九一八”最好的纪念,更是全体职工对革命先烈最真挚的告慰!(熔炼分厂 张红命)
【回望初心】
*勿忘国耻守初心 精研技术担使命——维保中心以坚守铭记“九一八”
-----------
每年9月18日,防空警报准时划破长空。这肃穆的声响,是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那段山河破碎岁月的深切回望,更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警示: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强方能守护家国。
作为设备维保工作者,我们虽未驰骋战场,却坚守着特殊的“阵地”—— 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更是国家工业实力的微小体现。我们的“自强”,便藏在每一次设备巡检的专注里,融在每一次故障排查的细致中。
当年,国家因工业落后、技术匮乏被动受辱;如今,我们以“精益求精”回应历史。设备是生产的“神经中枢”与“动力心脏”,一个传感器的误差、一条电缆的隐患,都可能拖慢发展步伐。我们深耕技术,从传统仪表校准到智能系统运维,从电气回路诊断到自动化方案优化,用每一次技术突破,为企业稳健发展筑牢防线,为国家工业实力添砖加瓦。
当年,全民族众志成城抵御外侮;如今,设备维保工作中的我们,同样践行“团结协作”力量。与工艺岗联动、与设备岗并肩,抢修时争分夺秒,攻关时携手前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减少设备停机时间,用集体担当筑牢生产保障线,让“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警报声息,初心不泯;历史回响,使命在肩。新时代的设备维保工作者,必将以“九一八”为警醒,把国耻铭记于心,把责任扛在肩头。用精准的调试、成功的抢修,书写属于我们的“自强答卷”,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每一份平凡却坚定的力量。(维保中心 周爽)
【散文天地】
*铭记“九一八”:从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
-----------
1931 年 9 月 18 日,夜幕下的东北,一声巨响划破宁静。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炸毁南满铁路,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短短数月,东北三省尽数沦陷,三千万同胞从此坠入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这段镌刻着血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记忆里无法磨灭的伤痛,更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精神坐标。新时代的人们,当深刻铭记 “九一八” 的警钟长鸣,从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
从警示钟声中感悟自强之责,筑牢爱国报国的思想根基。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家园,当无辜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这段屈辱历史留下的 “落后就要挨打” 的教训,如同重锤般敲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扛起守护山河的重任。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食棉絮、斗日寇,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赵尚志带领抗联战士在林海雪原中与敌人周旋,用生命诠释对祖国的忠诚。如今,虽然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科技竞争、地缘博弈等挑战接踵而至。我们更应从历史警示中清醒认识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每个人的担当。要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在各自岗位上苦练本领、攻坚克难,以过硬的实力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让爱国报国的思想根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愈发牢固。
从团结钟声中践行为民初心,延续与民同心的优良传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艰难险阻中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关键在于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深入东北各地,与百姓同吃同住同战斗,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生产自救。在敌人的“三光政策”下,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送粮、传递情报,战士们则用血肉之躯守护百姓的家园。这份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在重大考验面前冲锋在前,中国共产党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 的理念,把为民服务的初心融入每一件实事中,让与民同心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从奋进钟声中激发实干斗志,锤炼勇担使命的过硬作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九一八事变后的浴血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苦创业,再到新时代的砥砺前行,中华民族始终在奋进中书写着复兴的篇章。东北抗联战士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寒中坚守阵地,用不屈的意志抵御外敌;无数建设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扎根东北、艰苦奋斗,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这些奋斗的身影,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如今,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我们要从历史的奋进故事中汲取实干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直面困难、勇挑重担。在工作中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过硬的作风攻克发展难题,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让奋进的号角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更加嘹亮。(企业管理部 杜志丹)
责任编辑:刘洪泰
编 辑:万虹
征稿邮箱:zjzyqhb@163.com
微信公众号:zhongyuanyelian
(《中原冶炼手机报》仅限公司职工内部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