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学习笔记】
*习近平的读书之道
【主题党日】
*读红书 忆初心
【回望初心】
*立足岗位 让书香盈满履职路
【悦读时光】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学习笔记】
*习近平的读书之道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文章和讲话中谈到读书学习的感悟和重要性。
读书有“三让”: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2月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记者布里廖夫专访
读书要用“巧力”: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需苦学,还应“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2006年3月1日摘自《之江新语》
读书要“跟上时代”: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2013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读书要“多读经典”: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
【主题党日】
*读红书 忆初心——稀贵材料党支部开展读书日主题党日活动
-------------
春暖天艳,书香氤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激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引导党员干部厚植家国情怀,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稀贵材料党支部开展了“读红书 忆初心”读书日主题党日活动,深入研读红色书籍,领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激发支部党员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共读红色书籍,感受信仰力量,红色经典阅读分享活动,从《星火燎原》到《苦难辉煌》再到《红岩》,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都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翻开红色经典著作,探寻共产主义的真谛,领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让我们跟随朗读者的脚步,重温红色经典,汲取奋斗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感受红色情怀。红色的记忆,是永远的丰碑,铿锵的誓言,是永恒的颂歌,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砥砺前行,每一段峥嵘岁月,都浸透着革命英雄的豪情壮举,每一个红色故事,都彰显着中华儿女的大国情怀。
《星火燎原》一书充分展示了革命先烈无畏困难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插遍祖国的山山岭岭,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苦难辉煌》讲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中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消息传入中国,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那个年代中国革命历经艰难险阻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
《红岩》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光彩照人、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红岩精神”却永垂不朽。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更坚定红色信仰,赓续红色血脉,同祖国一道用奋斗与活力书写新时代的灿烂篇章。
通过书中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道路上所经历的风雨,他们以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逐渐走向胜利。身处和平年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艘巍巍巨轮驶向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今天,无畏困难和挑战的革命精神和情怀更加值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党员发扬和传承。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我们要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精神免疫力,启智润心、淬炼灵魂,塑造精神风貌、壮大精神力量,在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更好地践行使命担当。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踏实工作、不惧挑战,用实际行动点亮平凡中的点点星火,汇聚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不断建成世界一流冶炼加工基地而不懈我奋斗。(申疆锋)
【回望初心】
*立足岗位 让书香盈满履职路
-------------
最美人间四月天,唯有读书不可负。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公司广大党员职工不仅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而且要引领全体职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涵养阅读风尚。
今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仿佛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要做到“爱读书”。读书学习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信仰之基,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读书学习可以武装头脑、提升才干、增长本领,广大职工要立足本职岗位做善于读书的引领者,要做到学以立身,读好思想之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方向正确。要积极读好专业书籍,学深学透专业知识,争做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要积极读好素养之书,多读历史经典,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赏诗词歌赋,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多习文化经典,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要做到“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捧起书,就捧起了希望;读好书,能够开阔视野、增长才智,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读好书,好似在心中长燃一盏明灯,能指引我们感悟人生、贴近真理、豁然开朗、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读好书”首先要选对书,要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岗位关系密切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提高干好本职工作的能力。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明理修德,要在读书学习中分清真善美、假丑恶,明辨是非、公私、正邪,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做到学以厚德。
要做到“善读书”。读书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读书学习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广大职工要“善读书”,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表象的感觉具体化、感性的认识理性化、零碎的认知系统化。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智力支撑、注入精神力量。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钻研新知识,积极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职工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启智增慧、培养道德,更加自强自信地参与到公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聪明才干,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力量。(张红命)
【悦读时光】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书籍是人们获取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莎士比亚把书籍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把书籍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把书籍比作“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阅读让人看见更大的世界,你所想象的美好,在书中皆有可能。世界读书日,希望我们通过阅读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是缓解情绪、滋养精神,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办法。烦躁时翻开书本,随着字句流入心间,外界的喧嚣会渐行渐远。困顿时从书中求助,当你懂的越多,纠结和无助也会越来越少。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读书多了,人便不会在狭隘和肤浅中沉沦。
人生多歧路,读书是归处。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不止这一天。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获取,还有眼界的拓展和认知的升级。你怎样读书,就有怎样的人生。
责任编辑:张晋
编 辑:万虹
征稿邮箱:zjzyqhb@163.com
微信公众号:zhongyuanyelian
(《中冶手机报》仅限公司员工内部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