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学习笔记】
*中秋习俗知多少
【诗歌专栏】
*这些中秋诗词,美到极致
【散文天地】
*月影之下
【回望初心】
*情满中秋 相伴中冶
【学习笔记】
*中秋习俗知多少
-------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暑去秋来,秋意渐浓,又到一年一度阖家团圆的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
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
不息。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表达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还带有祈盼丰收、幸福之意。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
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逐步传
到民间。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
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三说,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自隋末大业十三年八
月十五日,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
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而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
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民间传说
相传,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听说,服下此药,
能即刻升天成仙。可是,后羿舍不得撇下老婆,只好临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收藏。三天后,
后羿率众徒外出打猎,心怀鬼胎的后羿门徒逄蒙伪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世人走后不
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胁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明白本身不是逄蒙的敌手,危
殆之时她应机立断,回身翻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
离空中、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因为嫦娥挂念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世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知道后既惊又怒,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
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
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
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传统习俗
祭月
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
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
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
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
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
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
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
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
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
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
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
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诗歌专栏】
*这些中秋诗词,美到极致
------
“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中秋佳节至,这是一年之中最温柔又最有诗意的节日!今天,
让我们一起品诗赏月人团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王夜望月寄杜郎中心》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散文天地】
*月影之下
------
皓月当空,星光闪烁,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
当微风送走夏日的暑热,一轮明月缓缓发出温柔的光芒。中秋佳节如约而至。作为中国传统
的重要节日之一,中秋有着丰富的历史传承。它起源于古老的中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人墨客笔下,这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感悟,是“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的童真趣味,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仍感叹今夕是何年的愁思和对亲
人好友的思念。这赋诗作赋、品茶赏月的时节,先辈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或许也正是因
为这轮皎洁的明月,映照着潮水的起伏,映照着迷思与过往,才让人生出万千的思绪与别样
的离愁。或许更是因为,这本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才让游子如此思念家乡。
每逢中秋佳节,家家户户总会迎来一场热闹非凡的团圆晚宴。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共享着丰
盛的美食。桌上摆满了各种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吃过团圆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统,那就是
赏月。在这一天,人们会带着家人或朋友一起前往户外,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远离城市的
喧嚣。然后,大家一同仰望着那轮明亮的月亮,聆听着传说中的故事。在这个时刻,月亮似
乎更加清澈明亮,星星也变得更加璀璨。赏月过后来上一块月饼,更是这团圆日的象征。
华灯初上,人影攒动,行人游子忙着回家团聚,自在的孩童在光影中玩耍。但是在月影之下,
还有这样一番景色。机器轰鸣转动,巡逻的脚步还未停止,传送带有序工作,坚守在一线岗
位的职工,在这月色中,贡献了另一番名为奉献、无私、奋斗、团结的动人画卷。无数的工
作者们坚守在各个角落,为城市为社会做出贡献,在这个合家欢乐的中秋佳节,也为大家送
上一份祝福。
在这个金秋,在这场月色朦胧的美景中,中冶人会持续发扬“讲奉献创一流”的中冶精神,
团结一心,守护我们大家庭的平安!(张津荣)
【回望初心】
*情满中秋 相伴中冶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又被称为八月节、追月节、团圆节等。
中秋节开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等到了明清的时候,中秋节就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
节的传说非常丰富,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每逢中秋
佳节,人们互相馈赠月饼,吃团圆饭,观灯赏月,寓意团团圆圆。
在中秋节这天,大街小巷都飘荡着月饼的清香。各类月饼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月饼的
馅儿也非常丰富,有五仁、水果、豆沙、莲蓉、枣泥、香芋、蛋黄......金灿灿的蛋黄,看着
就让人垂涎三尺!到了晚上,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晚餐,聊着家
常,其乐融融。吃完饭有一起去赏月,只见月亮悄悄地从云端探出头来,像一个害羞的少女,
用云雾作面纱,遮住清美的容貌,朦朦胧胧,更添一种神秘的美感。过了一会儿,柔和似絮
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皎洁而又明亮,给大地洒下一层层银霜。用心去看,
你还会见到嫦娥的影子,还有一只小玉兔,沐着徐徐清风,闻着缕缕桂香,披着皎皎月色,
品着甜甜月饼......
春华秋实,月满中秋。一年一度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在
这个美满祥和的日子里,全体中冶人紧密的团结在公司党委周围,团结奋进、树立恒心壮志,
勇于创新,高效务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自己,为家人,更为企业的美好明天增砖加瓦,
贡献力量!同时也祝福每一位中冶人幸福安康,祝福我们的企业发展更为稳健,祝福我们的
祖国繁荣昌盛!(张红命)
责任编辑:张晋
编辑:万虹
征稿邮箱:zjzyqhb@163.com
微信公众号:zhongyuanyelian
(《中冶手机报》仅限公司员工内部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