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学习笔记】
*习近平引用过屈原的哪些作品?
【公司新闻】
*日长之至,“粽”夏之时
【党建之声】
*节前送清风——精炼分厂开展节前廉洁警示教育
【回望初心】
*岁月安康 坚定而有力量
【文化长廊】
*人间好时节丨端午
【学习笔记】
*习近平引用过屈原的哪些作品?
------------------
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人格标尺。习近平强调,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及屈原并引用其作品来阐述思想,寄意深远。
引用《离骚》:
古代神话中流传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孔子倡导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饮雪吞毡,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1年9月1日)
屈原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引用句释义: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民生多么艰难),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和佳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引用句释义: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去追求理想)。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原作简介: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引用《天问》:
早在23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就发出了“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引用句释义: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进行流传?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的著名“天问”。——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12年8月21日)
原作简介:《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全篇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引用《九歌·国殇》: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引用句释义: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始终刚强坚毅不可凌辱。人虽死亡精神永远不灭,即使成为魂魄也是英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3日)
原作简介:《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对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前一部分描写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面,在强敌面前楚军浴血奋战;后一部分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颂扬他们至死不屈的英雄精神。
【公司新闻】
*日长之至,“粽”夏之时——公司开展“浓情盛夏,粽情端午”主题活动
--------
一叶香草,一岁端阳,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精神,6月20日,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联合公司团委开展了“浓情盛夏,粽情端午”主题活动,2022年度公司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青年岗位能手等优秀青年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下午三点,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宣告,活动正式开始。在第一环节“知识科普,了解端午”中,青年代表们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并结合夏至时节,向在场人员普及了24节气及夏至的基本知识,同时参加活动的人员也将自己家乡特有的端午节习俗做了分享与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此起彼伏,短短时间内,大家共享了知识,也共享了欢乐。
知识共享结束后,就来到了大家最为期待的“香囊制作”环节。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早早地把活动所需要的艾叶、中药、薰衣草、针线等制作香囊的材料准备妥当,大家看视频跟着做、做示范教着做,互相交流学着做,穿珠引线,彩布缝合,细线打结,装饰流苏,药包填充,一个个玲珑夺目、立体饱满的香囊很快就在一双双巧手下制作完成。独乐乐,不如粽乐乐,活动的最后,在场人员一起品尝了各种不同口味的粽子,并拍照留念,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不仅让职工们体验到亲手做香囊的乐趣,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还增强了职工们的团队精神及民族自豪感。今天,内涵不断丰富的传统佳节依然是中华文化的醒目符号,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挖掘适应当代社会的创意表达和活动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其中,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郭攀宇)
【党建之声】
*节前送清风——精炼分厂开展节前廉洁警示教育
----------
为坚守重要节点,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四风”,落实公司关于端午节期间廉洁过节的要求,营造崇廉节俭的节日氛围,精炼分厂开展端午节前廉洁警示教育,引导分厂职工守红线、强意识、提能力;对端午节期间各项纪律要求进行再强调、再提醒。
要绷紧思想之弦,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体现着弘扬爱国爱民、讴歌执著奉献精神的重要内涵。临近佳节,更要继承传统文化,把好廉洁关。一是要在思想上重视,时刻保持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以律己、慎独慎微,切实做到守住“底线”,不触“红线”。二是要在行动上落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坚决杜绝,反思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我,以贪腐的恶劣影响和后果不断警示自身,以廉洁自律的面貌拒绝生活和生产中的腐败苗头,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管理人员以及每一位职工都是重要的监督者,要敢于拒绝,敢于监管,敢于制止。
结合线上线下的平台,支部组织职工对典型贪腐案例进行学习和剖析,通过党支部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和工作状况,组织进一步学习党和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生产工作实际,践行廉政要求,营造了良好的节前廉洁氛围和廉洁生产环境。支部也会开展严格的内部自查,落实公司的“四个着力”规定,杜绝一切腐败苗头。
长期以来,精炼分厂党支部始终重视职工的思想培养和廉洁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以点带面,在分厂内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结合思想教育讲座、文化园地、经典案例学习精神等多种方式,压实反腐责任,拉起纪律红线。(申疆锋)
【回望初心】
*岁月安康 坚定而有力量
---------
带彩绳、挂艾草、包粽子、赛龙舟.....提起端午节,我们能想起许多悠久的习俗。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挂在门口、床头的艾草袋子,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期待。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粽子,是团圆的美好。每到端午节前夕,家中老一辈总是喜欢自己泡好糯米,挑选好干净带有清香的竹叶,一家人大大小小围在一起,一边诉说着半年来生活中的故事,一边制作这传统的美味。北方以香甜的红枣粽、豆沙粽为主,或者是白粽子沾上白糖,也别有一番风味。南方则更多的是咸香的肉粽,各具特色,让人回味无穷。一颗粽子,不仅是对节日传统的呼应,更是对亲情的守望,对团聚的期待。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其他许多有趣的习俗。比如赛龙舟,这是端午节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龙舟竞渡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起源于华夏族民间祭祀活动和习俗。它以船为载体,以手榴弹般的鼓声为武器,以加速划水和防止翻覆为技能,展现了中国人民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了解传统习俗之外,屈原的历史故事也是家喻户晓。那段爱国爱民,勇于献身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清清白白做人,不向腐败行为低头。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而又神秘的节日,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灿烂的历史。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年岁岁端午情。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品尝传统美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感受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刻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岁岁安康,年年相聚。在这个充满情意又坚定有力量的节日里,让我们同亲友互道一声祝福。也让我们一起,始终牢记传统文化内蕴的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坚韧不拔,不轻言放弃的品格,在生产工作中展现中冶人的责任与担当。(申疆锋)
【文化长廊】
*人间好时节丨端午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两字,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元代《岁时广记》写道:“五月初一曰端一,初二曰端二,数以至五曰端五。”
千百年来,端午节不断被赋予纪念历史人物的内容,其中“纪念屈原说”流传甚广。屈原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唐宋时期,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已经盛行。
古往今来,人们观龙舟竞渡时,也抒发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北宋诗人张耒《和端午》诗云:“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明代诗人边贡《午日观竞渡》写道:“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如今,赛龙舟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度端午的习俗,传承着中华文化中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精神。
端午节还有插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洗草药水、挂钟馗像、放纸鸢、制凉茶、赏“五端”(石榴、葵花、菖蒲、艾叶、黄栀子)、吃“五黄”(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等习俗。
责任编辑:张晋
编 辑:万虹
征稿邮箱:zjzyqhb@163.com
微信公众号:zhongyuanyelian
(《中冶手机报》仅限公司员工内部传阅)